河南省粮食行业协会欢迎您!今天是:2024年12月23日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371-65683744
邮箱:hnlx0371@126.com
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商务内环路27号
新闻资讯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新闻资讯
疫情之下全球大米贸易对我国的影响
  • 时间:2020-04-07
  • 来源:河南省粮食行业协会
分享到:

受全球疫情影响,自3月中下旬起,多国加入限制粮食出口行列,引发人们对粮食安全相关问题的深切关注。其中,限制大米出口的主要为越南、柬埔寨两国,虽有消息称越南近日放松了大米出口限制,但后续大米贸易走势仍扑朔迷离。疫情影响下的大米贸易会对我国大米供给造成何种影响?如何看待当前国际粮食贸易形势下大米生产和供需面临的风险和机遇?

越、柬限制大米出口对我国国内供给影响有限,但可能加大中短期内国际市场米价波动

越南常年大米出口量约700万吨,柬埔寨约150万吨,两国合计约占世界大米贸易量的18%-20%。2019年,我国从越、柬分别进口大米47.9万吨和22.5万吨,合计占我国大米进口量的27.6%;而我国大米进口量占消费量之比近5年来一直徘徊在1%-2%。因此,两国限制大米出口不会对我国国内供给造成冲击。

从全球范围看,大米进口国较为分散,主要有菲律宾、欧盟各国、中国、尼日利亚、沙特阿拉伯、科特迪瓦等,进口量均在100万-300万吨区间。大米贸易占全球大米消费比重约为10%,主要消费国中国、印度、孟加拉国、日本、巴西等,这些国家同时也是大米生产国,自给率均较高。2010年以来,全球大米供给宽松,库存持续增长。据FAO今年3月初的数据,2019年全球大米产量5.12亿吨,是历史第二高产年;大米消费量5.14亿吨;期末库存量1.82亿吨,为历史次高。尽管如此,由于各国库存水平、生产及供需调节能力不一致,不排除其他大米出口国“跟风”限制出口、非主产大米消费国加大进口的可能,从而改变短期国际市场大米供求关系,导致米价上扬。而鉴于全球疫情影响的持续时间难以预见,后期各国生产增加和历史库存的叠加又可能造成国际米价跳水,大米价格波动风险加大。

我国大米产需总体稳定、库存充足,国际市场变动影响有限,但部分高端米和加工米制品价格可能上扬

2015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连续5年保持在6.5亿吨以上,供给充裕。稻谷常年产量约2.1亿吨,持续高于国内消费量,“十三五”以来每年均高出1500万吨以上,价格也多年保持基本稳定。鉴于进口消费占比较低和国内充足的库存,国际市场米价波动对国内大米市场影响总体可控,引发国内米价大幅波动的可能性不大。

近年来,国内大米虽连年结余并呈阶段性过剩特征,但每年仍有200万-400万吨进口。其用途一是起品种调剂作用,价格较高的食用米(约占三成)主要自泰国、柬埔寨进口;二是作为加工原料或掺兑后销售的低价原料米(约占七成),多自越南、巴基斯坦、缅甸等国进口。自3月初以来,泰国B级白米出口价格由487美元/吨上涨到580美元/吨,涨幅达19%。越南大米出口价格也突破400美元/吨,创2018年12月以来最高水平。受其影响,国内部分高端米及加工米制品价格短期内可能出现一定上涨。

国际米价上扬客观上有利于化解我国大米多年供大于求、农民种植收益低的问题,但需防范后续价格变化影响

入世后,我国对大米进口实行关税配额管理,年配额量532万吨,主要产品配额内关税1%,配额外关税65%。由于关税较低,自越南等国进口大米远比国产大米便宜,部分时段甚至以65%的配额外关税进口其价格仍低于国内。因此,部分加工企业在利益驱动下会选择使用低价进口大米。这加剧了国内大米阶段性过剩,加大了库存压力和价格下行压力,使国内大米种植收益下降,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特别是与其品质接近的早籼稻受影响更大。国内早籼稻净利润由2012年的每50千克15.1元降至2016年的0.2元,2018年更是转为亏损。受此影响,早籼稻种植面积下降,产量持续下滑,由2013年的3276万吨降至2019年的2627万吨。2019年全国稻谷产量下降252万吨,其中232万吨源自早籼稻。国际米价抬升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消化我国大米库存,有利于农民稳生产、稳增收。

为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国家今年继续在稻谷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价格与去年基本持平、略有提高(籼稻收购价每斤提高了0.01元,粳稻不变)。当前国内大米库存充足,各地农业生产有序恢复,使我们可以从容应对国际大米价格的短期波动。但同时也要加强对大米生产贸易情况监测,特别是后续国际市场变动,防范疫情影响减弱后米价大幅波动的新一轮进口冲击,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和国内供给安全。